从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的概念,对于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1.区别
(1)首先,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运动技能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表示人体在活动时的基本基础和条件,通常表现为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耐力的强弱、柔韧的好坏等,其外延较小,范畴较窄,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而身体健康则表示全身组织的机能都保持在正常水平,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体现的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相对于身体素质而言外延较大,涵盖了全身的组织,且具有易变性。比如我们不能说某个人昨天身体素质好,而今天身体素质不好,这显然不符素质的性质;但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昨天的身体是健康的,今天却是不健康的,因为身体组织出现一点不正常的状态也不能算是健康的。(像感冒或其他的一些疾病)
(2)身体素质主要是通过力量大小、速度的快慢、耐力时间的长短、灵敏性的敏感程度、柔韧性的差异等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身体健康是全身组织的机能都保持的一种正常水平和状态,表现出身体的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需要人们进行一定的主观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在里面,这种正常水平与状态的判断是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3)从两者的内涵和外延来看,身体健康比身体素质高一个层次,受身体素质的影响。但笔者并不赞同身体健康包含身体素质的说法,因为我们知道身体素质是个中性词,具有好坏之分,而身体健康则不同,是个褒义词,我们在说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已经说明这个人的身体是没有疾病,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但我们说一个人“身体素质”,却看不出是说明这个人什么。所以对于“身体健康”包含“身体素质”的说法,笔者认为两者范畴所指不同,以及两者的词性不同,极差的身体素质自然与身体健康存有矛盾。
(4)最后对身体素质的评定主要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测试来表现的,比如说通过握力计测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测速度的快慢等,也就是只要我们通过定量分析就可以判断出。而身体健康则不然,确定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身体是否无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单单靠相应的指标的测量(血压、脉搏等)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医生的主观观察和判断既进行定性分析才可以得出。
2.联系
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身体素质是达到身体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基础。身体素质好坏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体育活动主要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身体的练习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而身体活动的练习必须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学生如何掌握动作技术进行身体练习,又如何通过身体的练习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其次,发展身体素质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增强体质还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都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有力条件。再者,身体健康是身体素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一个人正是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身体的活动和练习,增强人体运动技能水平,从而最终达到身体的无疾病和衰弱状态,表现出良好的体能、充沛的精力等而获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