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对个人素养的提升要求越来越高,由诸多原因的制约,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很多人经常在晚上或周末学习,更希望在课堂之外的其他地点如办公室、公交车上、地铁中等待时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移动学习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移动学习有其随时随地、便捷性、学习内容的碎片性等特点。
1.学习的随时随地性
移动学习以其在学习的场所,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领域都具有随意性,让学习者突破传统教学中表现出的限制和不足。对于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来说,由于移动学习并不是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因而移动学习主要是在非正式场合下发生的;且学习的时间不确定,也可依据学习者的需要按照学习者的空闲时间在任何地点展开学习。对于学习内容,移动学习除了代替正式的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关注拓宽视野和增长知识的内容,如相关考试、时事新闻等,都是按学习者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行为的产生有赖于学生的爱好、兴趣和自我控制能力,移动学习为随时随地学习提供可能和便利的条件。
2.学习的碎片性
移动学习以其独有学习的碎片性的特点在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而其碎片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利用坐车、等待、睡觉前等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属于零碎时间的充分利用,其行为较传统的课堂、图书馆等整块时间有很大不同;二是阅读行为上,以一点一滴的零散知识内容摄人为特征,区别于深入阅读、专业学习,有的学者又把这种阅读称之为“浅阅读”或“浏览式阅读”。这种浅阅读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还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从而实现移动学习的目标。
3.学习的交互性
当前,学习者使用移动学习设备中最多的是手机,而对于手机来说,交互是手机基础的功能,手机的交互可以实现信息及时的双向流通,可以在学习中进行直接对话和短信交流,可以激发学习者因使用该设备的学习动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信息流通和语言交流。
4.消除心理负担
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恰恰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消除因担心出错等一系列问题发生的负担,可以直接、单独地跟教师交流进行实时交互,从而轻松地学习和交流,这样相当于“面对面”或者“一对一”教学,从而实现个别化(或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这种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的目标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但是,移动学习在学习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诸如移动学习资源缺乏,应用软件不兼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着移动学习的发展。移动学习有它的独到之处,能在教育教学上发挥作用,但是移动学习也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