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拓展阅读 4-11 激光武器

By | 2017年2月15日

美军激光武器系统 LaWS 示范击落无人机

美国导弹驱逐舰“杜威”号上安装的激光武器激光武器(英文:Laser Weapon),是用高能的激光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或用于防御导弹等的武器,分为战术激光武器(THEL)与战略激光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大雪、大,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也受大气影响严重,如大气对能量的吸收、大气扰动引起的能量衰减、热晕效应、湍流以及光束抖动引起的衰减等。


激光武器分为三类:

一是致盲型。前面我们讲过的机载致盲武器,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近距离战术型,可用来击落导弹和飞机。1978年美国进行的用激光打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就是用的这类武器。

三是远距离战略型。这类的研制困难最大,但一旦成功,作用也最大,它可以反卫星、反洲际弹道导弹,成为最先进的防御武器。发达国家的大型水面舰只已开始采用核能作为动力,中型水面舰只的电动化改进也已进入实质阶段,这都为激光武器在舰艇上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攻击方式

致盲

利用强烈的激光束对人的眼睛或光学探测器进行射击,会烧伤人的视网膜造成失明从而丧失战斗力或会损坏光学探测器令其无法正确判断目标。

穿孔

高功率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剧熔化令其汽化,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并在靶材上穿出一个孔。

层裂

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传播。应力波的反射造成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除此以外,等离子体还能辐射紫外线或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激光武器的破坏机理是:

1. 热破坏。当目标受到强激光照射后,表面材料吸收热量而被加热,产生软化、熔化、气化直至电离,当目标材料深层温度高于表面温度使气化加快时,内部压力增高产生爆炸。

2. 力学破坏。当被激光照射物体产生气化、电离形成的等离子体高速向外喷射,形成的反冲力会使目标变形断裂。

3. 辐射破坏。等离子体能够辐射紫外线或X射线,破坏目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

激光武器的特点是:能量集中、传输速度快、命中精度高、转移火力快、抗电磁干扰、能多次重复使用,作战效费比高。激光武器主要由产生光源的激光器和具有跟踪、瞄准和发射作用的光束定向器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