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和图形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工程界,为准确表达一个物体的形状,主要工具就是图形。在工程技术中为了正确表示出机器、设备的形状、大小、规格和材料等内容,通常将物体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技术规定表达在图纸上,这种根据正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就称图样。工程图样是人们表达设计的对象,生产者依据图样了解设计要求并组织、制造产品。因此,工程图样常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我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之一,在工程图学方面有着优秀的历史。它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和日趋完善的。
我国比较早记载工程上使用工程图的文献是《尚书》,书中记载公元前1059年,周公曾画了一幅建筑区域平面图送给周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
宋代李诫于公元1100年完成《营造法式》三十六卷,附图就占了六卷,其中有平面图、立体图和断面图等图样,画法上有正投影、轴侧投影和透视投影等,充分证明了我国工程图学技术很早以前就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宋代以后,元代王帧所著的《农书》、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等书中都附有上述类似图样。清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画出了许多农具图样,包括构造细部和详图,并附有详细的尺寸和制造技术的注解。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致使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机械工业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结束了旧中国遗留下的混乱局面,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工程图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56年原机械工业部颁布了第一个部颁标准《机械制图》。
195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标准《机械制图》,随后又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制图》,使全国工程图样标准得到了统一,标志着我国工程图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技术规定不断修改和完善,先后于1970年、1974年、1984年、1993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并颁布了一系列《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新标准。截止到2003年底,1985年实施的四类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已有14项被修改替代。此外,在改进制图工具和图样复制方法、研究图学理论和编写出版图学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国从1967年开始计算机绘图的研制工作,计算机绘图技术已在很多部门用于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绘图软件的不断研制成功,给计算机绘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绘图技术日益普及。
我国工程图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财富,现代计算机成图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大大推动了工程图学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对某些社会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冷静分析,提前预测,使计算机成图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工程图学发展得越来越完备。
附《营造法式》大木营造图样
(陈明达点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