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6-3 布卢姆教学目标的分类

By | 2019年6月21日
(1) 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于1956年公布,认知学习领域包括有关信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按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学习目标分为六个等级。
①知道(知识)。是回忆学过知识材料的能力。这些知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形式、结构、背景、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等,主要是通过记忆过程。
②领会。是把握知识材料所包含的意义,并将它们内在化和系统化的能力。它已超越了单纯的记忆,比“知道”的目标级别高,它代表了最低水平的理解。
③运用。是把抽象的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应用于新的特定情境的能力。“知道”和“领会”构成了“运用”的基础,“运用”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是把复杂的知识分解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并使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更为明确,各相关层次更为清楚的一种能力。例如,能将课文分段并归纳出段落大意。
⑤综合。是将所学的各部分知识重新组合,并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例如学生能写出一份结构完整的论文纲要。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能力。
⑥评价。它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或已经给定的标准进行判断和鉴赏的能力。例如判断一篇文章的逻辑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
在这种分类系统中,位于第一个层次的“知道”属于最低级的目标,它只需要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所以在阐明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最起码的目标上,一定要注意反映其中的各种能力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2) 动作技能领域
动作技能涉及到骨骼和肌肉的使用、协调与发展。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辛普森(Simpson)等人在1972年进行了七级的分类。
①知觉。是指运用感官去获得与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和作用等信息,以便指导动作。比如学生在学习蛙泳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蛙泳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及每个动作的作用。
②准备。是从心理、生理和情绪等方面对特定的动作做好准备。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习动作技能,除了要知道动作要领以外,还必须愿意去学。知觉是准备的先决条件,知觉和准备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
③有指导的反应。是学习复杂动作技能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模仿。在模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尝试错误,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
④机械动作。是学生的反应已经变成了习惯,能熟练、自信地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⑤复杂的外显反应。是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⑥适应。指技能的高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学生在熟练地完成动作的同时,能够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动作。
⑦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
(3) 情感领域
情感学习与培养兴趣、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建立感情等有关,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或态度的教学绝不仅仅是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各门学科都包含这方面的任务,因为任何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都离不开一定的价值标准。例如,某些学生“重理轻文”就反映了他们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接受了某种价值观,或对
某种价值观有所偏爱。根据克拉斯伍等人1964年的分类,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可按价值标准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①接受(注意)。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或某个活动中,并准备接受。
②反应。是主动参与某种活动,并以某种方式积极做出响应,同时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
③价值判断。是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判断,自发地表现出某种兴趣和关注。例如,欣赏文学作品,在讨论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某学科非常刻苦用功等等。
④组织。是当多种价值观念并存,愿意把它们组织成体系,然后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并按照重要性排序,从中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进而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① 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是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步形成个人的品性。在这个等级中各种价值的层级关系已经确定,它们处于一种内在的和谐状态。个人言行完全受本人所确定的价值观体系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已溶为一体,最终表现在个人的世界观已经形成,这一阶段的行为具有普遍性、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例如,好的饮食习惯;在团体中,能表现合作精神等。
从这个分类体系可以看出,情感或态度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所讲的或教科书上所介绍的价值标准都是外来的,必须经历上述五个连续内化的过程,才能把它们转化成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
综观三个领域的分类,其目标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级递增的,每个目标都建立在已经达到的前一个目标的基础之上。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同时包含了三个领域的目标成分,只不过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或某一节课,其中某一个领域的目标成分略多一些罢了。
教学目标分类方法作为阐明学习目标的工具,它不受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的限制,不论是语文还是化学,也不管教学对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目标分类的层次结构中加入相应的内容,从而形成某一学科的学习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