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6-4 常见教学方法

By | 2019年6月21日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讲授法又可进一步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形式。讲述是对某个事物或事件做系统的叙述和描绘;讲解是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讲演是不仅描述事实,而且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结论。讲授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运用此方法时,师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学习者间的相互作用少,如果教师运用不当,易变成注入式或称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演示法
演示法是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媒体将要感知的过程或要学习的技能记录下来播放、演示,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在已有理性认识的情况下,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演示中常用的教学媒体有实物(包括文物、模型、标本等)、图片、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这种方式可化静态为动态,变片段为序列,因而其逼真程度和直观程度更高。
3.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争论,是否具有启发性。 电影、电视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在呈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和创设相对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以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灵活的运用内外部肌肉获得某种技能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防止学生机械、盲目地模仿,一般教师在示范时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将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时,电影、电视及录像等媒体由于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重现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相应的技能。
5.强化法
强化法又可分为直接强化与间接强化两种形式。直接强化是在学习者选择某一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或是在某些期望行为产生后,帮助学习者去完成目标,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期望行为的不断强化来促使学习者获得预期的情感目标。间接强化是通过模仿和观察榜样人物产生期望行为后得到表扬和奖励而使学习者间接得到学习和强化的方法。在态度的习得方面,电影、电视和录像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及对情绪、情感的极强渲染力非常有助于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学习。
6.训练和实践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使用训练和实践法的前提是假设学习者在练习之前已基本掌握了与某种训练有关的概念、原理和技能。现代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创设逼真的学习和实践情境,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实践。
7.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为:
(1)提出和设计探究目标
教师从学科内容、学生主体或社会中引出符合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典型探究目标,并通过讲解、呈现图例或实验过程等设置要探究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好奇,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2)引导探究,提出假设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鼓励大胆的猜想或想象。或者教师将发现过程分解为几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原理,摄取新知。
(3)分析论证,检验假设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分析论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对正确的“发现”,加以科学的整理、加工和提炼,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成为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等。对于错误的“发现”,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适时调整,找出正确的“发现”途径。
(4)总结提高,应用迁移
对学生的讨论和“发现”,要去粗取精,使之上升到抽象的认知层次,还要从抽象的层次转移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即要让学生应用概念、理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解决新的问题,并总结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上仅是最常用的几类教学方法,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还有很多的新的教学方法产生。